先过一下语言基础,一些标准库和线程类的内容后续才能进行学习。
参考教程:Go 语言教程
前段时间更换服务器后一直没有重新编译 Nginx,一直用的 Ubuntu 预编译的二进制包,最近换成 CentOS 后,还是得重新编译一下,无奈我早已忘了当初编译 Nginx 的时候都编译了哪些扩展,只能隐约的记得 LibreSSL。
这次又重新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,重新编译了一次顺便把过程记录一下以备不时之需。
先安装一些基本的编译工具和依赖。
添加一个 Nginx 运行时的用户,原则上不建议使用 root 权限运行。
之前 Vultr 刚出 2.5 美元套餐的时候开了一台东京机房的 VPS 一直没使用,因为我知道肯定要卖光,最近也正好有时间,把原来 5 美元的机子数据备份了一下,准备切换到新的机子上。
之前用的是 CentOS 6 + 锐速的组合,虽然软件版本和内核都比较旧,但是锐速的 TCP 加速确实非常好用,这次则是想试一下 BBR,这个也是一个 TCP 拥塞控制算法,从 Linux 4.9 开始支持该算法,但是需要手动启用。
关于 BBR 可以看 使用TCP时序图解释BBR拥塞控制算法的几个细节,以及 Ubuntu 上搭建 SS + BBR 的笔记,使用了几天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,至少从平时的命令行操作上甚至比不启用 BBR 还要卡,而且使用上有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—— 速度极度的不稳定。
因为 VPS 对我来说主要还是用于梯子,领教过从 GitHub 上拉代码几 KB 速度的人应该能够感同身受,所以这种时快时慢的梯子根本没法用,最后还是用回 CentOS + 锐速的黄金组合。
只是这次,我选择了 CentOS 7,怎么说呢起码软件包要新一些而且也不会影响到锐速的使用。
昨天不知道怎么回事的,系统出了问题,就是终端无法使用,退格键会被当成空格,Ctrl+L快捷键原本是清理屏幕的结果每按一次,就会多出一个 @Yume(我的 hostname),在群里闻了一下也没人知道是为什么,想谷歌但是又不知道要用什么关键字…… 所以,最后还是重装系统了。
还是一样需要搭建 PHP 运行环境,前天吃了亏所以我今天直接使用了 PHP 5.6,具体情况可以看前天的 ArchLinux 下 ThinkPHP 问题整理,配置好后开始部署项目,打开 localhost 输入用户名密码,登录…… 咦,登录不上?好吧,数据库配置项忘了去掉密码了,因为我本机数据库没有设置密码。再来一次 localhost,还是登录不了……
在虚拟机里调试了几天,终于鼓起勇气往实体机安装了,到桌面环境为止的安装过程可以看我的前一篇文章《ArchLinux 安装备忘》。桌面环境我使用的是 GNOME,虽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KDE,但是 KDE5 神一般的开机速度简直让人喜感,最后还是选择了 GNOME~
原本以为需要安装整个 Xorg 事实上根本不用~
桌面环境可根据需要安装 GNOME 或者 KDE。